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一)专业名称:中医康复技术
(二)专业代码:720408
二、入学要求
初中应(往)届毕业生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本专业主要面向康复技师、保健按摩师、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等职业,推拿治疗、保健按摩、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岗位(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包括中医体质评估与应用、失智老年人照护、家庭保健按摩等。
五、培养目标定位与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一)培养目标定位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医康复知识,具备推拿治疗、艾灸治疗、拔罐刮痧治疗、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的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推拿治疗、保健按摩、康复治疗、健康管理等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推拿、灸法、拔罐、刮痧等技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中药熏蒸、中药外敷、食药养生等技术进行中医康复治疗的能力;
3.具有运用太极拳、太极剑、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运动技术指导服务对象进行康复锻炼的能力;
4.具有运用阴阳、五行、藏象、整体观念等中医基础知识进行初步体质辨识的能力;
5.具有运用徒手肌力评定、关节活动度测量、肌张力评定等技术进行康复评定的能力;
6.具有运用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等技术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7.具有指导患者进行日常活动、训练的能力;
8.具有适应中医康复产业发展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应用能力;
9.熟悉中医康复技术专业相关法律法规、具有依法从事工作的能力;
10.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教职成厅〔2019〕6号)》文件要求,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包括思想政治课(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4门)、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物理、化学、历史、艺术,课程标准依照《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育标准(2020版)》要求执行。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任务 |
学时 |
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和学生实际,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
36 |
2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6 |
|
3 |
哲学与人生 |
36 |
|
4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36 |
|
5 |
语文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强化关键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接受人类进步文化,汲取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
144 |
6 |
数学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在明确继续学习和未来工作中运用数学知识和经验发现问题的意识、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创新意识,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108 |
7 |
英语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语言基础知识,提高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认识文化的多样性,形成开放包容的态度,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思维差异,增强国际理解,坚定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108 |
8 |
体育与健康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通过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培养运动爱好和专长,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与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具备身心健康和职业生涯发展必备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144 |
9 |
信息技术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吸纳相关领域的前沿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践,增加信息意识,掌握信息化环境中生产、生活与学习技能,提高参与信息社会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为就业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
108 |
10 |
物理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从物理学的视觉认识自然,认识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经历科学实践过程,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养成科学思维习惯,培育科学精神,增加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职业发展、终身学习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必需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引领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精神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36 |
11 |
化学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获得必备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变化规律,养成发现、分析、解决化学相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开拓的创新意识;引领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72 |
12 |
历史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人类社会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的基本脉络、基本规律和优秀文化成果,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塑造健全人格,养成职业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72 |
13 |
艺术 |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情动人,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学习和实践,进一步积累和掌握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塑造美好心灵,健全健康人格,厚植民族情感,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
36 |
(二)专业(技能)课程。根据《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专业简介(2022年修订版)》设置。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中医学基础、中药与方剂基础、人体解剖生理基础、康复医学基础、病理学基础、疾病概要、医学伦理与卫生法规;专业核心课程包括:经络与腧穴、推拿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技术、传统运动疗法、康复评定技术、康复治疗技术、临床康复技术;专业拓展课程(课证融合)包括:针灸方向和推拿方向。
(三)主要实践实习实训。对接真实职业场景或工作情境,在校内外进行中医康复技术、现代康复技术、中医药健康产业行业等实训。在各级医疗机构、康复中心、疗养院等单位进行岗位实习。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年为 52 周,其中教学时间 40 周(含考试和实训各1周),累计假期 12周,周学时一般为 30 学时(按毎天安排6节课计),校外实习一般按每周 30小时(1小时折1学时)安排,三年总学时约为3240学时,其中理论课1377学时(占总学时的42.5%),实践课1863学时(占总学时的57.5%)。
公共基础课程972学时(占总学时的30%),专业(技能)课程2268学时(占总学时的70%,其中专业基础课程占总学时的15%,专业核心课程占总学时的13%,专业拓展课程占总学时的9%,实习实训课程占总学时的33%),岗位实习安排在最后一学期,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将根据实际需要采取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时分配 |
各学期开设课程及每周课时数 |
|||||||||
总 学 时 |
理 论 课 时 |
实 践 课 时 |
第 一 学 期 |
第 二 学 期 |
第 三 学 期 |
第 四 学 期 |
第 五 学 期 |
第 六 学 期 |
||||
公共 基础 课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36 |
|
2 |
|
|
|
|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6 |
36 |
|
|
2 |
|
|
|
|
|||
哲学与人生 |
36 |
36 |
|
|
|
2 |
|
|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36 |
36 |
|
|
|
|
2 |
|
|
|||
语文 |
144 |
144 |
|
2 |
2 |
2 |
2 |
|
|
|||
数学 |
108 |
108 |
|
3 |
3 |
|
|
|
|
|||
英语 |
108 |
108 |
|
3 |
3 |
|
|
|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
144 |
2 |
2 |
2 |
2 |
|
|
|||
信息技术 |
108 |
54 |
54 |
4 |
2 |
|
|
|
|
|||
物理 |
36 |
36 |
|
|
|
2 |
|
|
|
|||
化学 |
72 |
54 |
18 |
|
|
2 |
2 |
|
|
|||
历史 |
72 |
72 |
|
|
|
2 |
2 |
|
|
|||
艺术 |
36 |
|
36 |
|
|
2 |
|
|
|
|||
公共基础课程小计 |
972 |
720 |
252 |
16 |
14 |
14 |
10 |
|
|
|||
专业 技能 课程 |
专业 基础 课程 |
中医学基础 |
108 |
72 |
36 |
4 |
2 |
|
|
|
|
|
中药与方剂基础 |
36 |
27 |
9 |
|
2 |
|
|
|
|
|||
人体解剖生理基础 |
108 |
72 |
36 |
|
6 |
|
|
|
|
|||
康复医学基础 |
108 |
72 |
36 |
6 |
|
|
|
|
|
|||
病理学基础 |
36 |
27 |
9 |
|
2 |
|
|
|
|
|||
疾病概要 |
72 |
54 |
18 |
|
4 |
|
|
|
|
|||
医学伦理与卫生法规 |
36 |
27 |
9 |
|
|
|
2 |
|
|
|||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
504 |
351 |
153 |
10 |
16 |
0 |
2 |
|
|
|||
经络与腧穴 |
72 |
36 |
36 |
4 |
|
|
|
|
|
|||
推拿治疗技术 |
108 |
72 |
36 |
|
|
2 |
4 |
|
|
|||
中医康复技术 |
72 |
36 |
36 |
|
|
4 |
|
|
|
|||
传统运动疗法 |
36 |
27 |
9 |
|
|
|
2 |
|
|
|||
康复评定技术 |
36 |
27 |
9 |
|
|
|
2 |
|
|
|||
康复治疗技术 |
36 |
18 |
18 |
|
|
2 |
|
|
|
|||
临床康复技术 |
36 |
18 |
18 |
|
|
|
2 |
|
|
|||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
396 |
234 |
162 |
4 |
0 |
8 |
10 |
|
|
|||
|
专业 拓展课程 |
针灸方向 (课证融通) |
144 |
36 |
108 |
|
|
8 |
|
|
|
|
推拿方向 (课证融通) |
144 |
36 |
108 |
|
|
|
8 |
|
|
|||
|
专业拓展课程小计 |
288 |
72 |
216 |
0 |
0 |
8 |
8 |
|
|
||
实习 实训 课程 |
专业综合实训 |
540 |
|
540 |
|
|
|
|
18周 |
|
||
专业岗位实习 |
540 |
|
540 |
|
|
|
|
|
18周 |
|||
实习实训课程小计 |
1080 |
|
1080 |
|
|
|
|
|
|
|||
总计课时 |
3240 |
1377 |
1863 |
30 |
30 |
30 |
30 |
|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配置与要求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专业教师学历职称结构应合理,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终身学习能力,熟悉行业情况,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本专业配备2名及以上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其中“双师型”教师应不低于30%,并聘请一定比例(10%至30%)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在校生数与专任教师数之比不高于20:1。专业教学团队建议如下:一是采取有力措施,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师资队伍的“双师”素质。二是进一步加强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通过传帮带、集体备课、观摩教学、集体评教等活动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师素质和工作水平。三是加大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实践能力强且教学水平高的校外兼职教师。重视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聘任,以引进新技术,同时为专业建设带来力。 (二)教学设施配置与要求
主要包括能满足正常课堂教学和实验实训所需的教室、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校内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满足专业实训教学、技能抽查考核的要求。
1.校内实训室。专业课程大都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在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实验实训室应配备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专业制作器材及专业电脑,能够满足学生上课及课内实训要求。
基础实验室配置要求表
序号 |
实训室 名称 |
实训室 功能 |
对应课程 |
设备名称 |
数量 |
1 |
解剖实验室 |
演示 |
人体解剖生理 |
示教标本 |
300 |
显微镜 |
10 |
||||
手术器械台 |
6 |
||||
呼吸运动电动模型 |
2 |
||||
门静脉及侧支循环模型 |
2 |
||||
2 |
中医传统康复理实一体化实验室 |
演示 |
中医康复技术 经络与腧穴 推拿治疗技术 |
灸盒 |
200 |
火罐 |
50 |
||||
经络学位模型 |
100 |
||||
耳穴模型 |
50 |
||||
按摩床 |
5 |
||||
按摩凳 |
10 |
||||
3 |
运动疗法实验室 |
演示一体化 |
传统运动疗法 康复评定技术 康复治疗技术 临床康复技术 |
PT训练床 |
6 |
平行杠 |
10 |
||||
楔形板 |
100 |
||||
训练用棍 |
100 |
||||
肩梯 |
6 |
||||
沙袋和哑铃 |
10 |
||||
肌力训练设备 |
3 |
||||
前臂旋转训练器 |
6 |
||||
滑轮吊环 |
2 |
||||
电动起立床 |
2 |
||||
治疗床 |
10 |
||||
连续性关节训练器 |
5 |
||||
踏步器 |
5 |
||||
平衡训练设备 |
10 |
||||
运动控制能力训练设备 |
5 |
||||
助行器 |
20 |
2.校外实践基地。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并安排专人负责校外实习工作。校外实训实习主要采取分散式岗位实习、集中式项目培训、师傅带徒弟等形式,由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组织实施。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基本要求。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区)关于教材选用的有关文件规定,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规划教材,根据需要编写校本特色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二是选择时必须依据本专业课程标准选用合适教材,教材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思路,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在教材使用时,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特性,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对教材的内容、编排顺序等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
2.图书文献配备基本要求。图书文献配备3000册,基本能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询、借阅。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基本要求。教材、图书和数字资源结合实际具体提出,应能够满足学生专业学习、教师专业教学研究、教学实施和社会服务需要。一是针对专业核心课程和技能方向课程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完成标准化教学课件、音频视频素材、题库等数字资源建设,并在校内学习平台上搭建课程,加大课程资源建设,便于学生学习;二是依托国家资源库建设平台,完成资源库课程建设,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
(四)教学方法
1.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不再以“讲解”为主,而是以问题式教学法为主,在课堂上只讲重点、难点并给学生指明自行钻研的道路,最主要的是敢于诱导学生提出各种有关问题,大胆阐述自己的见解,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融入式教学。本专业是一门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学科,教学的知识点会随着康复领域的不断发展而变化,融入式教学方法就是要教师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将学科的热点、有争议的科研课题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哪些问题值得去思考,为学生产生创造新思维提供研究课题。
3.示范讲解法。教师对操作流程进行示范操作,边做边讲解。
4.情景模拟法。模拟医院的病房环境,模拟疾病发生情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基础技能分组练习如何处理医院常见的突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应急应变和综合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5.案例分析、讨论法。在讲授核心课程各系统疾病过程中拿出经典病例样本,学生就样本展开讨论,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使教学形成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6.实物演示法、视频教学法。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将实物和视频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要学习的人体结构,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避免了单纯讲授的枯燥无味。
(五)学习评价
课程考核的核心是完成岗位工作任务过程中能力掌握的程度(专业技术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职业素养(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道德)。教学评价应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鉴定与学业考核相结合,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注意吸纳家长、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评价,重视毕业生跟踪评价。
对学生进行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评价内容应涵盖情感态度、职业行为、知识点掌握、技能熟练程度和完成任务质量等。
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考核按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进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有技能考核。
(1)课程考核:将各课程考核方式分为两部分,一是形成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40%,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考勤、学习态度、平时理论和技能考核等;二是终结性考核,占科目总成绩的60%,包括:期末理论考核、期末技能考核。
(2)实习考核:以实习单位为主,主要考核学生跟岗实习中的岗位职业能力、职业态度、团结协作、人际沟通能力等。
(六)质量管理
1. 教学策略。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技能课程教学,按照本专业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融合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目标,强调理论实践一体化,实现“课证融合、课赛融合”。结合实战校企合作项目, 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教特色,采用项目实战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创新课堂教学。
2.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教学管理的核心。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教学管理部门要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制定本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并加强对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执行的管理监督,严格按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统一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实施中职公共基础课学生学业质量评价,积极开展技能抽查、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要按照教育部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有关要求,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学校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规定,积极推进学历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书”制度。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学生校外实习要认真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制定本专业的学生实习管理实施办法,加强监管。
教学管理注重规范性和灵活性,合理调配教学时间、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室、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为“嵌入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创造条件。注重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改革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在校学习阶段,专业技能课程按照“岗位—课程对接”模式进行教学和管理;在职业体验阶段,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分组到专业对口单位,接受企业实践技术人员的指导体验;在见习阶段,通过企业的面试,按照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岗,对学生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评价;在顶岗实习阶段,通过轮岗实习,一对一指导,绩效考核,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考核优秀者可提前就业,获得岗位晋升。
九、毕业与升学要求
1.毕业要求。学生通过规定年限的学习,完成规定的教学活动,毕业时素质、知识和能力方面达到如下要求:一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通过考核达标;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全部课程,完成各教育教学环节并考核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实习实训环节的学习并成绩合格。二是根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相关要求,需获得至少一个专业对口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优秀学生参加与专业对口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取证。
2.升学要求。一是针对未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应届生及往届生将通过职教高考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完成学历提升(可接续高职专科专业有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可接续高职本科专业有康复治疗、健康管理;可接续普通本科专业有康复治疗学、健康服务与管理)。二是积极对接省内外专业对口的高职院校开展联合办学,针对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且成绩达到五年制大专录取线的应届生,鼓励通过五年制大专完成学历提升。